秋风起,螃蟹肥。又到了吃大闸蟹的黄金季节。不少人选择网购螃蟹,可收到时却发现它们“活力不足”,甚至已经死去。网上常说“死蟹有毒,刚死的也不行”,但也有人觉得“刚死的没关系”。
那么,刚死的螃蟹到底能不能吃?冰鲜蟹安全吗?一起来看专业答案。
先说结论:刚死的螃蟹通常不会立刻产生大量组胺,吃了一般不中毒,不必过度恐慌。不过,螃蟹死后风味会下降,食安风险也会上升,因此建议尽量选择活蟹、现做现吃。

一、组胺是什么?
都说螃蟹死了会产生有毒物质组胺,那么,组胺到底是什么?
组胺是生物体内的一种化学物质,在免疫反应中起作用。一旦摄入过量,就可能引起类似过敏的中毒症状,如皮肤发红、发痒、头晕、恶心等。通常症状轻微,一两天内可恢复,但少数人可能出现较重反应。

二、螃蟹死后多久会产组胺?
螃蟹死了确实会产生组胺,但没有大家担心的那么恐怖。
有研究对死后螃蟹进行检测,发现:
1.鲜活、刚死(0-2小时)的螃蟹未检出生物胺;
2.雌蟹死后5小时、雄蟹死后10小时才开始检出;
3.死后24小时内,有毒生物胺含量仍较低,一般不足以引发中毒。
也就是说,“刚死就不能吃”的说法过于夸张。实际上,我国近二十年的食源性疾病监测中,也未见螃蟹导致组胺中毒的案例。

三、冰鲜螃蟹可以吃吗?
市面上在螃蟹鲜活时迅速冷冻制成的“冰鲜蟹”,因低温抑制了细胞活动和微生物活动,安全风险较低,只要符合标准即可购买食用。
四、如何吃螃蟹安全又美味?

1.首选鲜活螃蟹,味道更鲜美;
2.已死亡、有异味的螃蟹不建议购买;
3.活蟹买回家后尽快烹饪,别久放,以免风味流失。
文章来源:食安中国
图片来源:授权图库